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商圈信息
      商圈信息
  • 圈主:zhujp
  • 粉丝:2 人
  • 人气:1141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021-59997393
  • 地址:上海嘉定区华亭镇澄浏公路与高石公路路口北侧
中国应增加经济竞争中的“主角”意识
2007-11-24 06:45:21 695
  • 收藏
  • 管理
        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SED)将于12月12日召开。此次对话将聚焦贸易诚信、经济发展平衡、能源节约、金融领域改革、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双边投资等六个议题。日前在北京的一次非官方演讲中,美国财政部中国特使艾伦·霍尔默还明确了美国对SED的三大核心目标,即建立合作新习惯、加快中国经济转型、积极鼓励中国在国际往来中承担其对世界的责任,这三个核心目标都颇具新意。
      当今世界,云谲波诡,然全球化大势已经不可阻挡,从以前的被动参与到现在各国的主动参与,谁在国际政经事务中锐意进取,未来谁就会占据世界竞争中的主导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了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也为了全球经济的利益,中国应该在区域和国际经济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甚至要担当领导的角色。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很多多边机构的正式成员,并且在这些机构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也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尊重。但也应当承认,在与许多国际上的非正式组织的合作上,中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话语权。而这些组织其实是世界经济前进的真正主导。比如,全球范围内的G3、G8、G20,亚洲区域范围内的东盟(ASEAN),东盟加中日韩10+3,亚欧峰会(ASEN)以及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短期内,中国应该尝试成为G8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正式代表,结束现在与G8若即若离的关系,以便在世界主要大国关于全球问题达成政策联合行动的时候,确保这些政策能确实地反映中国的利益诉求,同时这也有助于强化全球多边合作机制;而通过更积极地参与G20这样的组织,谋求和其他发展中大国如巴西和印度在全球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上达成共识,也会帮助中国在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竞合中取得战略上的优势;通过密切地参与与G3之间的非正式内部磋商,中国可以加强在全球汇率和货币安排方面的合作,未来G3可以扩展为G4。
      同样的战略也应该贯彻到中国周边的区域事务中,由于中国和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加深,建立一个正式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已经日渐成熟,从组织形式上来说,这个自由贸易区可以涵盖现在的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设想之中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和“亚元”才不是空谈,更是关乎全亚洲人民福祉的极具建设性的创举。
      放眼未来,在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其实就是两国之间在一些经贸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的产物。而和中国与东亚的关系以及与美国的关系相比,中国和欧盟的经济关系可能会遇到进一步的摩擦。近期在欧盟内部,一些国家对中国与欧盟之间日益增加的贸易顺差已经逐渐失去耐性,贸易纷争的可能性在加大。究其原因,在欧盟东扩以后,新加入的一些成员国仍然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因此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关系会比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具有竞争性。而且,长期采取的福利社会政策,使欧盟的劳动力市场和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相比缺少弹性,因此中欧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会在欧盟内部遇到更多的政治阻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尽管欧盟自己必须尽快完成其结构性的经济改革,但是中国和欧盟之间必须要有更加紧密的协商和联合行动,以减少双方的阵痛。在某些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双方做出重大的政策调整。因此,类似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尽早建立中国欧盟之间的对话机制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这样有助于提前发现并化解可能的冲突,使之不至于破坏双边贸易的扩张。毕竟,在过去的20多年中,投资和金融方面的联系使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目前,全球经济面临各种风险,为了控制和消除这些风险,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大国齐心协力。 从长期来看,可以预见,具有巨大经济规模并且不断发展的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政策需要逐渐地把重点落在那些对全球经济有益,又是中国内部所需的事务方面。在不断强化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对世界有益的事情其实也是对中国有益的事情。反之,对中国有益的事情对世界也是有益的。中国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种相互的依赖关系,正如其他国家也要考虑到他们对中国的依赖一样。
      中国的决策者们需要预见到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长期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采取先行的主动战略,以及充分利用好全球化逐渐深化、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一大好时机。


    上一页:中新将签生态城框架协议 下一页:次债危机预警中国出口调控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