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救市的联想
2008-04-28 08:19:45
1175
收藏
管理
据香港明报报道,内地上证综合指数跌至3000点,中央终于出手,先来一招限制“大小非”(大股东及小股东出售限售股)沽售,再来一招减
印花税。市场情况马上来个180度转变,A股井喷。评论对中央组合拳救市议论纷纷,赞成反对各有声音。国际批评则多不赞同,认为政策市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
其实政府救市不是中国独有,强调市场规律的资本主义大老爷美国何尝不是一样?远的不说,今年1月22日联储局紧急会议减息0.75厘,便是冲着美股大跌而来。3月17日联储局“义助”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更是政府插手商业社会活动的赤裸裸行为。但国际舆论鲜有异议,只有少数学者提出政府干预的道德风险问题。
国际舆论“对人不对事”
政治向来为经济服务。所有政府都会透过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调控本地经济发展,分别只是干预程度。不干预云乎哉,假象而已。美国政府救市,鲜见批评不是;中国政府救市,则毁多誉少。中国是处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主导经济计划理所当然。政府救市,是秉承治国理念,并无“行差踏错”。美国是大经济小政府,崇尚优胜劣败的森林定律。10年前的长期资本管理及今年的贝尔斯登,经营不善险些倒闭,美国政府插手,是有违市场经济原则,理应大肆批判。1月22日的大幅减息,明显是粗暴的救市行为。舆论态度为何南辕北辙?我倒有点困惑。
我不敢以阴谋论分析,亦不会说有股国际反华力量在聚结。但我的观感是,过去30年中国崛起,西方主流对中国态度较冷战时期更不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朝野对苏联及中国的态度很不同。舆论对苏联几乎有弹无赞,这社会主义老大哥好像一无是处;但国际政社要员对中国是颇有好感的。反而这30年中国愈来愈开明,国际舆论对中国的意见却愈来愈严厉。
美经济隐忧较中国多
政治话题不好谈,还是说说赚钱经。上证综合指数的3000点几可肯定是中国股市在2008年的低点,现在直至奥运期,应是大涨小回格局。中国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依然可观,首季业绩较去年同期平均增加了四成多,全年估计有30%增长。若然美国经济不太坏,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还有上调空间。中国企业盈利自2005年进入高速增长期, 这“甜点”是投资中国股市丰收期,中国股市有泡沫,间中政府会挤掉泡沫,但还未是熊市。反观美国经济隐忧甚多,次按引发的信贷收缩株连甚广,打击消费信心。美国股市自3月19日回升,投资者对美国联储局及财政部挽救次按的能力,投以百分百信心。美国投资者是否过分乐观,抑或我们后知后觉,倒是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