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商圈信息
      商圈信息
  • 圈主:zhujp
  • 粉丝:2 人
  • 人气:1126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021-59997393
  • 地址:上海嘉定区华亭镇澄浏公路与高石公路路口北侧
中国宏观经济驾驭能力逐步走向成熟
2008-10-23 16:23:17 833
  • 收藏
  • 管理
    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已经走进最后一个季度,但似乎困难却远未结束。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刚刚公布,人们已开始期待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个中国重要的经济决策机制做出审慎、灵活、有弹性的政策调整,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内外经济环境的空前挑战。

      源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中国虽然保持了经济基本面不变,但也已经受到影响。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9%,增速5年来首次减至个位数,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9月底以来,温家宝总理在不同的场合强调了中国政府将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努力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在22日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王岐山副总理重申了这一方针,并表示中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经济学家认为,“灵活”是指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做出适当和适度的反应;“审慎”则指调整和改变的渐进性,不宜过快、过猛,要随时保持节奏。而信心,条件和能力不仅植根于过去30年里中国积累起来的经济总量和财政盈余,同样来自中国政府日渐成熟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风风雨雨,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波动,既有以经济过热和通胀为特点的,也出现过经济增幅回落的情况。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至今大约进行了6次宏观调控,在克服“急刹车”和“硬着陆”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汲取了不少教训,调控思路和方式由过去的“一收就紧、一放就乱”的“一刀切”,逐步转变为区别对待的“微调”和“点刹”,手段也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计划指令,发展为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行政手段灵活配合。

      本轮宏观调控始于近几年的经济增长偏快,却在今年遭遇了异常复杂的局面,结果经济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放缓至第二季度的10.1%,又在第三季度降至9%。调控原则遂从去年底提出的“防过热、防通胀”,调整为“保增长、抑通胀”。9月份,经济增速下滑幅度大于普遍预期,通货膨胀率从2月8.7%的历史高点降到4.6%;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5.29%,是三年多来的最小增幅,狭义货币供应量增幅降至个位数,为9.43%,比上月末低约2个百分点;这既有前一阶段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时又释放出寻求下一步政策调整的信号。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当前“灵活审慎”原则的提出正是中国政府宏观驾驭能力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灵活”体现在近期的货币政策上,就是一个月内两度降息,同时,先下调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扶植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中小企业,再下调所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银根明显放松。在出台暂停征收个人存款利息税、力争农民收入翻番等促进消费的措施后,宣布提高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并提出加大投资力度、降低住房交易税等,提示着财政政策的进一步举措。

      这种适时的调整,体现了决策层的总揽全局、审时度势的高超宏观调控艺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当前,政策仍处于比较审慎灵活的调整过程。审慎,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资金流动性过剩、投资增速易反弹等因素仍然存在。过去5年,中国一直在采取措施,控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热情过度释放,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目前,这种基本格局并未改变,既要防止经济过度回调,也要防止政策松动太宽太快,使过去5年的宏观调控成效付之东流。

      复杂严峻的环境既是挑战,同时也蕴涵着发展方式调整的机遇。现在中国经济又进入一个重要的调整时期。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告诉人们,每次的经济大调整,都会伴随产业结构、技术、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上一页:亚欧峰会传递全球应对金融危机三大信号 下一页:解析美国金融危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