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昨天宣布,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将并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并成为其全资子企业。此外,中国卫星(600118,股吧)通信集团公司将并入中国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国资委称,目前已向上述5户企业下发了重组通知。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41户调整为138户。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和53家骨干中央企业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则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
国资管理酝酿新模式 首批或合并15家央企
国资委成立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构想进一步明晰。
国资委已经拟定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有关文件,具体事宜尚需征求财政部意见,待与财政部会签后将上报国务院。目前公司成立的时间表尚未明确。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领导可能由某位国资委副主任兼任。初期考虑纳入15家央企,并向相关企业征求意见。但目前并没有最后确认。
与此同时,国资委整合央企的步伐在加快。就在4月3日,国资委旗下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接收了2家央企——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卫星(600118,股吧)通信集团公司则并入中国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公司。由此,央企户数从141家减少为138家。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财务部人士告诉记者,这两家从去年开始就在做,中间也经历了很长的谈判过程,未来可能还要并入新的项目。2008年9月国开投还托管了一家中央企业——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
15家央企或被装入
“下一步具体操作还需获得国务院认可才能进行,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如何运作和推动仍无一个确切说法。”一家央企人士告诉记者。如具体运作、该公司和国资委的关系、何时推动、纳入哪些企业等细节都尚未确定。
“国资委曾经向我们15家央企征求意见,是否愿意合并入这个还没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但目前据我了解只有2家央企愿意,其他13家央企并不愿意,包括我们。”一家小型央企人士告诉记者。
按照国资委总体设想,要装入这家公司的,主要是央企排名80或100名之外的、规模较小、经营业绩不好、资产负债率高、不涉及国计民生的央企。
“其实委里谋划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已经好几年了。”国务院国资委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早在2008年,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就曾表示,作为国资委管理央企上市公司的一个载体,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年内成立大有可能。
据了解,在国资委征求意见的15家公司中,有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录”)、中国乐凯胶片(600135,股吧)集团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等。
华录2005年考核不合格。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注册资本金为10.03亿元,1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与央企里面动辄上千亿的注册资本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华录是因录像机产业而诞生,但1995年随着录像机市场的迅速下滑,中国华录重新进行了市场定位,目前的经营范围在视听电子产品、GSM/CDMA、系统设备的研究与制造及相关软件开发、相关技术服务。
而乐凯胶片4月1日发布2008财年财报,营收7.2亿,同比下滑16%,净利润279.5万元,同比下降93%。因数字技术对传统影像业务的持续影响,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需求进一步下滑,乐凯集团本身结构转型及拓展新业务已提上日程。
而中汽则是因为规模稍小而列入被整合之列。
中汽总资产14.18亿元,占地面积460亩,目前共有职工1639人,专业技术人员806人。
“我们虽然小,但我们的利润很高,我们资产14.18亿,但是我们去年利润能有3亿,效益还是很可观的。”中汽内部职工告诉记者。
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央企中有一批类似中汽这样的科研院所,其未来的整合方向一是并入未来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一是和众多同类科研院所并成大的研究机构。
未来模式
“国资经营管理公司的难点有三。”一家不愿被合并入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央企人士表示,首先,国资委资金来源有限;其次,企业希望被并入的意愿非常小,都想自己发展;另外,被并入的央企形式各样,行业跨度也很大,企业各自之间没有共同点、没有共同业务,在具体的经营上难以统筹管理。
自成立以来,如何进行国资监管就一直是国资委的难题。
“由于国务院国资委是特设机构,作为政府机构不能直接持有企业股权,所以国务院国资委必须探索如何直接持有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股权。”国资委内部人士向记者解释成立国资管理公司的缘由。
“因此设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是要解决国企管理中一些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强调。
有学者认为,目前国资委利润要上交财政,没有把股权变现的能力,成立国资管理中心后可以作为一个企业,将这个池子里的股权进行调动、搅和、充分反应,把那些规模不大回报不高的股权变现,或者投资另外一些回报较高的企业。
目前国资经营管理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国资委成立一些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比如后来的诚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控股公司为平台,由控股公司对一些国有股权进行管理和投融资。第二是直接控股一些大型国企,中间不存在一个集团公司,而是由国资委出一定资、占一定股份。第三种模式就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这个公司由国资委出资成立,规避了国资委的政府身份直接持有企业资产。
2004年11月,深圳市国资委决定将三家资产经营公司重组合并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全国各地有很多这样的类似资产管理公司,“有些地方的国有资产在分类时组建成了各大集团,但剩下一些比较零碎或者资产质量不好、无法放进集团的,政府常采取成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投融资。”一家央企人士说。
2005年,中国诚通控股集团(简称“诚通”)及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相继成为央企层面国资资产经营控股公司平台。
国投公司的表现似乎比诚通好一些。其注册资本金162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758亿元人民币,所有者权益564亿元人民币。2008年,公司经营收入421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2亿美元;实现利润50亿元人民币,扣除因电煤价格和售电价格倒挂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同比增长30%。
“在国投所管理的800多个项目中,经营业绩好的只是少数,2002年分红在100万元以上的仅有58家企业。从全局看,国投所负责的800个项目呈现出多、小、散、差的特点。”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学院EMBA客座教授莫少昆表示。
即将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会否重蹈前两者的覆辙?
业内人士指出,把股权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经营的模式很美,但要操作好难度很大,还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如中心跟国资委关系如何定位、如何运作,另外从股权情况看,这些央企领域广泛,所划转企业行业跨度巨大,如何经营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中成集团被无偿划拨国开投 央企重组节奏加快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下称“中成集团”)将无偿划拨给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称“国开投”)。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昨天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该划拨已得到了国务院批准,双方年前就已开始就此磋商,接收中成集团是国开投今年一项重要任务。国开投一位内部人士也证实听到了这个消息,但目前还没有看到文件。接近中成集团的人士也称,双方一直在谈,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划拨文件。
此前,国资委曾将一批严重亏损的央企资产划拨给中国诚通控股集团与国开投托管,希望这两家公司来处置这些资产。“资产划拨也是国资委调整部分央企资产结构的一项任务。”上述国开投内部人士表示,“中成的资产质量不错,特别是在国外的项目和人才都是国开投需要的。
“巨无霸”国开投
成立于1959年11月的中成集团,作为我国对外援助成套项目唯一的专门执行机构,对内行使政府职能,统一组织管理我国对外援助项目的建设工作,对外作为我国援外项目的总实施单位,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组织实施了1400多个大、中型成套项目。3月24日中成集团下属中成股份(000151,股吧)(000151.SZ)公告预计2009年营收12.2亿元,同比增幅91%。
上述接近中成集团的人士表示,划拨后中成的牌子应会保留。国开投上述人士则表示,今年还会有公司被划拨进国开投。国开投董事长王会生在去年“两会”期间曾向本报表示,已有两个公司合并过来,分别是中国纺织物资公司和中国投资担保公司,还会有一些企业陆续合并过来。
国开投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是国资委确定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是实业、服务业和国有资产经营。实业重点投向电力、煤炭、港航、化肥等资源性和高科技产业。国开投资产总额从2002年的733亿元到2008年增加至1758亿元,增长了140%;实现利润从8.55亿元增加到50亿元,增长了485%。目前国开投除控股中纺投资(600061,股吧)外,旗下还有三家上市公司国投电力(600886.SH)、国投新集(601918,股吧)(601918.SH)和国投中鲁(600962,股吧)(600962.SH)。“国开投在今年还将大力发展航运业务,计划未来总共建造28艘船,用来进行港口电煤运输。”一位国开投运输部门的人士表示。
央企重组空前加快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资委推动央企重组的力度空前加大,要在2010年完成将央企数目减至80~100家的目标,明年就是大限之年,而央企现在仍有141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说:“做不到前三名的,我给你找‘婆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有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重组,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长航集团和中外运合并,而中国一航与二航合并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短短半年多有10家央企找到了“婆家”。如加上此次中成的无偿划拨,央企总数将减少到140家。
国资委网站2月24日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对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做出了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指导。上述接近中成集团的人士表示:“现在很多央企都有重组计划,一方面是国资委调整资产结构的一项工作,另一方面可寻到合适企业无偿划拨来弥补自己的‘短板’。”
蓝星清洗重组:央企首次公开转让全部国有股权
正当国内资本市场逐渐回暖之际,央企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集团”)3月份接连发出“关于国有股东拟转让所持本公司国有股的提示性公告”和“关于公司重大重组事项进展公告”,拟将蓝星清洗(000598,股吧)81,922,699股,占总股本的27.08%的股权公开协议转让。
蓝星集团将彻底退出
蓝星集团此次转让持有的蓝星清洗27.08%股权后,即从蓝星清洗彻底退出。有报道称,蓝星集团正谋划主业整体上市,并将旗下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实现该战略的平台。
蓝星集团提出(一)拟受让方应为国有独资企业;(二)拟受让方或其实际控制人设立三年以上,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三)拟受让方具备收购及重组上市公司的实力,拟注入资产应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有利于上市公司减少关联交易和避免同业竞争,增强独立性,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四)拟受让方向上市公司注入的资产应当为权属清晰、且可独立核算的经营性资产,并能在约定期限内办理完毕权属转移手续。
结果,只有成都市兴蓉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兴蓉”)有幸入围。据公开资料显示,成都兴蓉是成都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直属于成都市国资委,2002年12月9日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主营城市给水、排水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和建设管理,员工近2000人。下辖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汇锦水业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市全域乡镇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四家子公司。日供自来水约138万立方米,日处理污水约120万立方米。
成都兴蓉的主营业务与蓝星清洗有部分“重叠”,这一点也使得国内资本市场推测成都兴蓉要借“蓝星清洗”的壳上市。停牌前的3月4日,蓝星清洗股价即以涨停报收。
重大资产重组玩“新花样”
然而,蓝星清洗先后出的公告与以往资本市场上的重大重组方案截然不同,让众多投资者有如云里雾里的。
3月30日长城证券一位资深投行人士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分析道,根据蓝星清洗方面的公告来看,目前只是一个“转让国有股权”的意向,尚有待于国资委的批准。
这位投行人士进一步分析道,这里面包含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比较简单,即,蓝星集团仅仅将蓝星清洗这27.08%的股权卖给成都兴蓉,就像在二级市场卖一部分股权这么简单的意思,但由于蓝星集团持有的这部分股权是最大的,且又有国有股权的性质在里面,所以需要国资部门相应的审批。而且,这项股权转让又涉及到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问题,仅此事项本身就属于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事项”的范畴。第二层意思就比较复杂了,涉及到成都兴蓉有可能借壳上市的问题。当然,第二层意思从当前的公开资料是看不出来的,而且成都兴蓉借壳上市一事在操作手法上也有多种方案,有可能是一步到位、也有可能是分步实施,也有可能涉及现金,也有可能只是股权对资产的交易。
不过,对于“蓝星清洗是否会被成都兴蓉借壳”,上述长城证券投行人士则认为,投资者还需耐心等待后续相关方案的明确化。
五央企重组 央企总数减至138户
国资委昨日发布公告,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并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卫星(600118,股吧)通信集团公司并入中国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据了解,国资委已向上述5户企业下发重组通知。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41户调整为13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