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地位,别太在乎美国的承认
2009-11-04 11:57:31
891
收藏
管理
对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议题,美方的回应是:将尽快召开市场经济地位工作组会议。这个“尽快”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工作组框架,很显然,美方对此态度模糊。
在上月28日刚刚举行的中美第20届商贸联委员会上,中美双方就能源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重点讨论,为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做准备。这两个问题中,能源问题是中美两国都十分关切的问题,而知识产权问题则是美方的关切要大于中方的关切。
而对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议题,美方的回应是:将尽快召开市场经济地位工作组会议。这个“尽快”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工作组框架,很显然,美方对此态度模糊。须知,在年底讨论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信息,是今年7月份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发出的明确信息。
美方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大幅提高要价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从这一信息来看,要指望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次访问中国期间,像7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公报中所说的那样,“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可能是不太现实的。
其实,从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来讲,中国无需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但在WTO框架下,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反倾销中一个技术性的条款和概念,关乎产品在反倾销调查中能否得到公平对待。而且,在未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进口中国产品的国家,可能会使用甚至滥用反倾销调查手段。
不可否认,如果美国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助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公平待遇、减少贸易争端。这也会对欧盟、日本的决策产生影响,无疑是我国期望达成的效果。但是,我们过高期待这一效果,反而可能带来损害。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他的新书《理解中国》中,谈到中国当初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表示,美国是当时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大障碍,中国越是渴望加入,美国就越是提高要价。他认为,中国和美国谈判某一项事务时,不要表现得“太热心”了。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高明的智慧。中国先贤往圣都曾说,能而示之以不能,欲得而示之以不欲得。一个国家要是在某个方面表现得非要得到某个待遇不可,那么就有可能付出更高的代价。
不去过分看重“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中国的态度:绝不会为“市场经济地位”付出高昂的国家利益代价。
这其实不仅应该是一种谈判策略,也更是一种自信的体现。
美国、欧盟和日本至今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讽刺的是,中国却是这三大经济体数一数二的贸易伙伴。中国更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家。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给今天的世界带来了最大增长动力。
而WTO的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成员,则基本完全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可见,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不合理性的一个集中体现。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美国已经多次就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举行听证会,但最终仍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在经济,而在政治。中国的迅速崛起,在各方面都给美国带来了很大挑战,再加上中国有别于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及独立的外交政策,使得美国的商界和政界都在寻求各种手段来遏制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问题,而成为大国政治博弈的一枚筹码,而一旦承认,这一筹码就不复存在。因此,美国是不会轻易放弃这张牌的。
退一步说,即使中国争取到市场经济地位,中美贸易摩擦也不会消失。美国出于其自身利益,必然还会制造更多冠冕堂皇的手段来为中美贸易设置有利于美国的难题。
按WTO的承诺,美日欧最迟要在2016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时间是站在中国一边的。而越是拖延,这个市场经济筹码就将越没有价值,相信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还是日本,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