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商圈信息
        商圈信息
    • 圈主:笛声悠扬
    • 粉丝:4 人
    • 人气:750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
    • 地址:嘉定区迎园路
    金融机构:如何集聚?(图)
    2010-10-16 10:13:45 259
  • 收藏
  • 管理
    金融机构:如何集聚?(图)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能把发展金融市场作为最终目的,从而忽视了运用市场支撑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的作用。高剑平早报资料
      对于那些市场竞争力一般但拥有金融牌照的本地金融企业,要坚决推动其与外地金融企业、外资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必要时可以让出控股权,形成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金融企业。……在无法将央企金融机构总部(如四大行)吸引到上海的前提下,事实证明,将希望寄托在外资法人银行身上目前是行不通的。

      金融机构体系全而弱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中,并未包含“集聚金融机构”的字眼。但这并非意味着金融机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不重要。如果把金融市场看做金融中心建设的平台,那么金融机构就是在这一平台演出的主角。更何况,金融机构不仅为地方政府带来税收,还能够拉动就业、吸引高素质金融人才。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无不拥有一大批极负盛名的金融机构。

      在金融产业布局上,上海可谓做得相当成功,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几乎所有的金融子行业均有布局。

      但是,金融机构体系全而金融企业竞争力弱,也正是一直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在本土金融机构发展方面,上海浦发银行和深圳招商银行相比,前者在A股市场上市时间早于后者三年,但后者无论在扩张速度、创新能力、融资能力、国际化等方面都已超过前者。在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方面,上海吸引了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二的外资法人银行总部落户,但时至今日,这些外资法人银行在华业务并无多少亮点,存贷业务不及国内四大行的零头,所擅长的理财业务也呈缩减之势。如何集聚一批真正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推动作用的金融机构,是上海目前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冀望PE和VC发力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剖析:一是如何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金融企业。二是如何吸引一批真正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的金融机构。

      对于第一个问题,之前上海尝试通过打造金融控股平台做强金融企业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因此,不如换一种思路,借助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一参一控”(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有关规定的契机,把一些具备发展潜力的金融企业分拆出来,彻底切断政府与它们的行政纽带,放手让其去发展,开展市场化的资本和股权运作,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增强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对于那些市场竞争力一般但拥有金融牌照的本地金融企业,要坚决推动其与外地金融企业、外资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必要时可以让出控股权,形成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金融企业。同时,顺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化大趋势,加快推动一批金融企业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形成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金融综合控股集团。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企业。


      对于第二个问题,在无法将央企金融机构总部(如四大行)吸引到上海的前提下,事实证明,将希望寄托在外资法人银行身上目前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能把目光从外转到内,正视长三角地区有着中国最庞大、最具成长性和创新精神的企业群体这一现实,这个问题不难找到答案。那就是要重点吸引那些能够促进企业成长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比如,中外资的私募股权基金(PE)、风险投资基金(VC)、产业投资基金等。

      深圳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如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和其以深圳创新投为代表的一批PE、VC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天津近年来在经济和金融方面发展迅速,也和其设立了一批产业基金、吸引了一大批PE、VC有关。但实际上,上海因背靠长三角,最有优势成为国内PE、VC的集聚地。如果能够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不仅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长三角经济发展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推广链接: 冒险游戏 策略类游戏 益智游戏


    上一页: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入驻 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再添新成员 下一页:黄浦为外滩金融集聚带大储地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