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邵骅 商报记者 王强 尹翠玲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量净资本正源源不断向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东方高增长经济体转移,而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正在努力朝着在2020年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目标迈进,但仍然需要克服许多现实障碍。在昨日举行的“金融未来论坛”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来自国内外的金融界精英人士对下一步该如何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方星海:
正确氛围和文娱环境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表示:“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上海在吸引外商方面占有优势。为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穴包括教育和医疗?雪,强有力地保护财产和知识产权都很重要。要将上海打造成与纽约和伦敦相媲美的世界城,还需要正确的氛围和文娱环境,包括广泛的文化活动、开阔的空间、发达的餐饮业和娱乐设施。上海发展成金融中心不仅有利于中国,更利于整个世界经济。国际化和诸如上海等新的金融中心的增长,将向每一个人呈现一个更大的市场。上海这个国际金融枢纽的成长,任重而道远。”
安司棣:
建立强大的人才库
伦敦金融城市长安司棣认为,要成为一个国际中心,上海需要对国外的参与者开放市场。而伦敦金融城的成功正是基于:欢迎最优秀的人才到此工作,不分职业、种族、肤色和宗教。英国政府最近重申,将吸引“最聪明、最有才能的员工、企业家和投资者”。如果上海也要成为一个国际中心,建立强大的人才库,吸引正确的人来上海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上海必须为国际公司提供与本地公司平等的操作环境,需要在能够给予海外投资者信心的法律框架下进行运作,吸引优秀的人才,制定金融政策,允许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进入上海并进行交易。
“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奠定了自己的关键地位,上海很有潜力成为中国大陆的一个金融中心。但是,如果上海要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不仅仅是国内的或地区的金融中心,就必须为全球经济和地区经济都提供服务。”
诸立力:
加强商业交流环境
“我对政府将上海打造成港口和金融服务中心的计划很是赞同。这个计划充分利用了上海的地理优势和世界一流港口的地位,并为上海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海事金融服务的发展-从船舶买卖及其外延业务,到专门的法律服务和保险-上海可以引入一系列新的金融产品来服务于中国和国际市场。而海事金融服务曾在伦敦成为世界领军者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伦敦方面的经验,”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董事长诸立力在论坛发言时表示,“例如,2008年,英国的海事服务业为英国的经济贡献了20亿英镑的海外收入,并为15000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对船舶业服务的国际需求日益增大这一背景下,一定会为上海提供先机,并将其打造成海事领域的中心。”
(本文来源:上海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