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商圈信息
      商圈信息
  • 圈主:笛声悠扬
  • 粉丝:4 人
  • 人气:827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
  • 地址:嘉定区迎园路
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成 形成一核两带发展格局
2021-05-07 18:45:49 665
  • 收藏
  • 管理

      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根据方案,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形成“一核两带”发展格局


      根据方案,到202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框架与制度体系全面确立,综合交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华杰介绍,接下来,按照提升能力、完善功能、优化布局的要求,要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形成“一核两带”发展格局。“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面积为151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打造“虹桥国际会客厅”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伟利介绍说,目前虹桥商务区已经汇聚380家总部企业, 41个特色园区,商务效应显现。


      从面积上来看,虹桥商务区体量达到250万平方米,相当于再建了一个陆家嘴。作为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虹桥商务区还有280万平方米的地下城,约等于19.5个人民广场。


      他表示,今后,虹桥商务区还要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预计还要有3000家核心企业入驻,才能形成核心效应。”另一方面,要扩大进博会效应,打造开放共享的平台。“目前国家会展中心每年有60个大展,今后,我们要依托展会,建设一批常年展示交易的平台。”


      此外,陈伟利表示,虹桥商务区要进一步增强辐射功能,做好互联互通;释放改革红利,促进要素高效流动;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他介绍,“十四五”期间,会强化推进虹桥机场更好联通浦东机场,全线贯通崧泽大道等,打造联通国际国内的综合交通门户。


      陈伟利说,要拓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通国际的领域和渠道,建设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在虹桥商务区共同打造长三角各城市“虹桥国际会客厅”。推进虹桥国际机场在苏州、嘉兴等地建设虚拟航站楼,“一站式”提前办理出关、乘机手续,提高交通出港便利度。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依托虹桥商务区推动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持续深化长三角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创设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


      根据规划,还将创设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大力吸引专业性、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在虹桥商务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为境外高层次专业服务人才来华执业及学术交流合作提供签证、居留、永久居留便利,支持经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凭其持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并与中国公民享受同等待遇。试点设立招收面向全国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吸引全球一流高校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昆山杜克大学等国际合作教育样板。


      据悉,未来虹桥商务区将构筑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新高地。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发展。设立长三角企业商标受理窗口,推动企业办理事项跨区域“一网通办”。在企业入驻服务、人才落户等方面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支持中央企业设立功能性总部、研发类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同时支持对外资投资性公司放宽准入限制,给予金融、人才、通关等方面便利。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协同开放新引擎

    长三角地区再迎重大发展机遇。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印发,一个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应势而生。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不仅让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更添活力,还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更好的探索和尝试。

    该总体方案提出,到202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框架与制度体系全面确立,综合交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形成了从浦东到浦西更加全面的开放格局,对于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告诉记者,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打通的是国内规制跟国际规制之间的通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将会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中更加畅通的区域协调机制。

    在张威看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更多聚焦在生产或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则出现了会展、医疗、跨境电商、供应链等内外兼顾的产业领域,这将更好地满足国内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产业布局和开放布局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更多是带动周边区域的开放发展,例如国际贸易、航运。虹桥或将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质量的提质升级上发挥更大作用。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核心,未来可能更多会产生一些偏机制化、更可持续、更系统性的开放合作,这是虹桥商务区相比以往上海其他高水平开放发展实践所独有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特别是构建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和高端资源配置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均是此前自贸试验区成功基础上的向外拓展和外溢。

    由于开放大枢纽的建立,如今的虹桥已不仅是“上海的虹桥”。总体方案明确,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形成“一核两带”的发展格局。“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面积为151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张威表示,这将提升长三角区域开放水平,成为内循环和外循环间的有效衔接。此前的长三角一体化是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省级层面,通过管理上联通互认、修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联动。而这次则是各省增长极之间的联动。“比如虹桥可能会成为上海的一个新增长极,然后带动杭州湾、苏州工业园等联动发展。联动机制丰富完善后,城市群发展趋势明显,对整个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会是很好的探索和尝试。”

    余淼杰也表示,过去上海一枝独秀,如今不仅把江苏、浙江多个地区联系到一起,还让安徽合肥地区为上海提供产业配套基础。这使得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更近一步。




    上一页:WHO将中国国药新冠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下一页:趁着放假竟然行窃,(嘉定)民警24小时内跨省抓获犯罪团伙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