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度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上海正全面构建数字交通“新场景”,让市民出行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推出汇聚多种出行方式的“一站式”出行服务系统。请听报道:
繁忙的6点晚高峰,正在等候99路公交车的陈先生却很笃定,公交预报屏上显示,下班车距离到站还有3分钟,一边的3个卡通小人图标全部亮起,说明这辆车已经很拥挤:
[99路站台和五角场周围都有这个提示的,拥挤程度一目了然的。这班人多了,我等下一班吧。]
“车厢舒适度智能预报系统”,背后依托的是久事公交“云数据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作为上海最大的公交企业——久事公交下属的525条线路、4471个站点,市民均可知道“下趟车何时来”,到站预报准确率达到97%以上;目前已有23条线路可“预知”车辆的拥挤程度。久事公交集团信息管理部经理杨复彬介绍,今年舒适度预报系统将增加至半数运营线路,涵盖车辆超4000台,多管齐下,缓解市民的“等车焦虑”,
[我们还会在储备一些技术,就是说预报屏上发布一些交通道路,受到一些拥堵,在屏上做一些消息性质的推送,GPS的密度从19年我们是10秒钟上传一个信号,在20年的时候我们全部把它上传到5秒钟,我们今后能够积累数据,对我们的编排时刻表做一些数据的积累。]
不到站台,也能掌握车辆动态。晚上七点,黄浦区鲁班路车水马龙,从事销售工作的陆家伟盯着随申办APP,从写字楼里快步来到公交95路站台,一分钟不到他就登上了车。他说记者,使用‘随申办’或‘上海公交’APP,查询车辆的到站信息已成为习惯:
[对准时间,掐着时间。95路要到的话我就出来坐车,现在是95路比较方便的,地铁的话要走出来有点路,当中还要换乘。他一部车直接到我家门口。上下班高峰还有公交专用道。]
等车不焦虑,出行多选择。这只是公交“品质出行”的第一步。每辆车的行车间距、运送车速、运营车速、停站时间,实时显示在智能分析指挥中心的超大电子屏幕上。久事公交营运业务部经理杨黎明表示,大数据支撑公交线网优化,最终让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的公交线路,发挥好“毛细血管”作用。 今年71路中运量延伸线至大虹桥商务区,沪闵路等路段也将推出公交骨干线。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实时的模拟图,上面体现的就是久事公交95路,它分别有行车间距、运送车速、驾驶员操作行为是否规范。通过营运数据的分析,积累数据,我们可以对线网进行一个预测,进行一个规划,最终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一个便捷服务更加精准]
出行即服务。久事集团信息部总经理火炜介绍,他们根据《上海市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正在探索政企联合推进机制,实现实时、全景、全链交通出行信息数据共享互通。一个融合地图服务、公交到站、智慧停车、申程出行、共享单车、联联充电等既有出行服务系统,“一站式”的出行服务系统(MaaS),将在十四五期间与上海市民见面;
[我们现在出行方式都很多,单个的信息服务现在国内都很发达,都有自己的APP,但是没有一个总的将来MaaS建起来就把这些全部打通,你通过一站的服务就能搞定所有的出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