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价格的变动趋势取决于诸多因素,但主要影响因素仍然是市场需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存货调整进程。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投资规模扩大有利于生产者价格走势趋于稳定,但外部经济尚未见底、回升的趋势仍未形成,难以在短期内对生产者价格产生恢复性推动。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虽然出现止跌迹象,但未来走势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存货调整的进程看,原材料存货的剧烈调整基本结束,钢材、煤炭等生产资料价格波动趋稳。按照存货调整的顺序,下游行业存货调整领先于上游行业存货调整,四季度上游行业存货调整加快,存货调整进程已经进入中后期,待上游企业存货调整结束后,工业生产和生产资料价格才能企稳。
五、主要行业发展
(一)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
2008年,在房地产行业自身周期性波动和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影响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市场交易量减少,部分地区房价下跌。第四季度,国家为发挥房地产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上海、南京、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多个城市也先后出台一些地方性措施稳定住房消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各地区投资规模占比总体稳定。东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下降,投资占比继续回落,但仍保持在五成以上;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回落显著,但投资占比较上年依然略有上升;中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为稳定,均在30%以上,投资占比均有所上升(见表21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较紧,资金来源结构有所调整。全年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3.8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8%,比上年大幅回落35.5个百分点,其中以定金及预收款为主的其它资金同比下降16.4%,而企业自筹资金同比上升28.1%,成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要来源。各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81.9亿元,增长114.3%。
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降,年末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交易出现回升。 200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9.7%,其中东部地区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全国有25个省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出现下降,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福建、江西6个省市降幅超过30%。11-12月,在各项调控政策作用下,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住房交易出现一定回升。
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普遍回落,部分地区房价下跌明显。2008年,全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从年初开始逐月回落,12月份出现2005年7月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环比价格自8月份起持续负增长,且降幅不断扩大。全国70个大中城市全年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5%,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同比下降0.4%,环比下降0.5%。12月份,房价同比下降的城市达22个(见图14)。
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放缓,在各项贷款余额中的占比略有下降。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房地产贷款增速及其在全国的占比均显著回落;中部、西部地区贷款增速相对较高,其中西部地区由于灾后重建因素,房地产贷款在全国占比快速上升11.3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房地产贷款增速大幅回落,贷款占比相对稳定。
(二)制造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产业转移快速推进
2008年,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形成的较大冲击,各地区积极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相关金融服务不断完善。
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负面影响显现。2008年,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但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萎缩和国内经济下行影响,各地区制造业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订单减少、库存增加、设备利用不足率攀升、客户违约率上升、资金紧张等现象,除东北地区外,东部、中部、西部制造业出^***货值增速均较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利润明显下降。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两头在外”的低端加工型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明显,企业关停数量显著增加,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下降,如广东东莞12月玩具出口订单同比下降近60%,从事玩具生产厂家减少15%。中部地区受冲击的主要是医药、化工、冶金、汽车零部件等行业,表现为企业产销不畅,库存急剧增加,减利和亏损增多,负债率上升。国际金融危机对西部地区石油化工、黑色和有色冶金等以资源为加工对象的行业,以及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负面影响较为显著。除此之外,上海电子信息、福建纺织、河北钢铁、安徽汽车、内蒙古羊绒和乳制品、陕西浓缩果汁等具有地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行业也受到较大冲击。值得关注的是,同样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发展加速,广东先进制造业基地增至14个,江苏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升至28%,北京高端制造业引领工业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
制造业梯度转移和产业承接趋势加速。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制造业产业转移速度趋快,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东部发达省市积极向辖内相对落后地区、中西部地区及部分东盟国家转移部分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腾出更大空间承接国内外先进和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如山东承接日韩电器,福建承接港台电子,江苏承接美国化工等。中西部地区也纷纷出台产业转移和承接政策,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类工业园区,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作好准备,如湖南承接广东的服装鞋帽,江西、湖北承接浙江的五金,安徽承接广东、山东的家电,四川承接深圳的通讯电子,新疆承接浙江的纺织等。总体看,制造业的梯度转移有利于各地区更加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
制造业是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之一。2008年,受出口型企业生产萎缩等因素影响,部分东部省市制造业贷款增速较上年下降,如广东、江苏、天津分别下降17.3个、3.9个和7.0个百分点。但银行信贷作为制造业企业资金来源主渠道的地位没有改变,全国制造业贷款余额仍占各项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左右,基本与上年持平;制造业贷款质量有所提高,绝大部分省区制造业不良贷款实现了“双降”。除传统信贷产品外,各地区金融机构还在大力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