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和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的“首届科学发展高端论坛”最近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推进中国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可以理解为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最糟糕的时刻过去以后,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持续的低迷时期。与会者认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新的形势:一是加工贸易和招商引资的环境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外需不振,对我国出口贸易和吸引外商投资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在美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东亚各国之间的投资、贸易以及货币和金融合作进程可能加快。三是我国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可能增大。这些情况对我国发展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挑战主要是,在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已经难以仅靠低成本优势保持国际竞争力,而必须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产品、更新设备、调整产品结构。机遇则在于,目前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为我们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了机会,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也将加快,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此外,外需不振也对我国扩大内需形成了倒逼机制,困扰我国多年的内需难以扩大和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等问题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有专家提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推进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应实行三大战略:一是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出口产品标准,确保出口产品质量。二是科技兴贸战略。大力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三是服务强国战略。主要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发展社会公共服务,提高贫困地区的自主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