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商圈信息
      商圈信息
  • 圈主:笛声悠扬
  • 粉丝:4 人
  • 人气:811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
  • 地址:嘉定区迎园路
金融危机带给国际化银行前所未有机遇
2010-11-04 22:20:45 236
  • 收藏
  • 管理

      金融危机余波未了,欧洲债务危机又掀波澜。一边,欧美银行愁眉苦脸,复原之路前途未卜,而另一边,家底殷实的中资银行却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全新上路。

      工银伦敦(英国)总经理许金雷踌躇满志,“过去喝汤,现在我们能吃上肉了。”

      2009年中秋过后,伦敦中国城狭窄拥挤的街道上,第二家来自中国的银行零售分行——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伦敦中国城分行开业了。

      马路对面,则是已在英国经营80年之久的中国银行(601988,股吧)。

      去年夏天,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伦敦子银行正式开业,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伦敦办事处成立,同时,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的伦敦代表处也即将升格为经营性分行。而农行法兰克福代表处在这一年也正式成立。

      此时此刻的伦敦,像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梦想的生态全景图:既有历史悠久的先行者,也有激流勇进的追赶者,更有奋步急追的后起者。

      全球市值最大银行、全球最赚钱银行等等光环,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怀揣梦想、奋力前行的充满年轻活力的中国银行。从银行的国际化到国际化银行,他们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以零售为表征的银行国际化进程

      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公开上市,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完成自身现代化、市场化改造过程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企业的持续国际扩张,海外扩张也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或早或晚的必然选择。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曾一语道破,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势在必行,“不去大海,永远也学不会游泳”。

      “如果只辩论,反对方永远会说零售(在发达市场)是没有机会的。”许金雷说。

      就像外资银行在中国,试图和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竞争零售的胜算很小类似,“工行(601398,股吧)在英国做零售业务,”许金雷表示,“主流正面战场作战也不现实。”由此,工银伦敦零售的策略目标短期内仍是华人业务。

      而对已在伦敦经营80年的中国银行(英国)来讲,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遍布华人主要居住区的分支行的覆盖,已令其在满足英国华人零售业务之后,更大步地向国际化、本地化迈进。

      “我们的抵押贷款业务已经在同英国本土银行竞争。”中国银行(英国)总裁葛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行(601988,股吧)(英国)新近接受的抵押贷款客户中一半为英国本地居民。

      而在2008年,中行(英国)在瑞士设立了全资附属公司——中国银行(瑞士)有限公司,主要为中国以及全球的高端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

      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化银行机遇

      虽然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尚未到在发达市场兼并、收购的程度,但这轮金融危机着实带给中国银行业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方面是业务量的增加、客户结构的优化。由于英国、欧洲银行尚在资金捉襟见肘之际,基本未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银行业则以相对充裕的资金量吸引了大量主流公司成为其批发业务的大客户。

      “正因为英国本土银行受到冲击,坏账增加使其贷款能力受到限制,大公司的大额贷款他们无法提供,而大家又都知道中国的银行日子好过、有钱,我们就挤进来了。”许金雷介绍,危机前,以2007年底计,工银伦敦的总资产为8亿美元,目前已增至近15亿美元。

      而在零售业务方面,存款搬家的现象也不断发生。“客户尤其是华人客户担心外资银行的安全,会更多选择将存款转到中资银行。”而在更多资金流入的基础上,中资银行能以较低资金成本、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抵押贷款服务,由此,抵押贷款业务量也提升了。

      另一方面则是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金融危机使得英国本土银行纷纷降薪、裁人,中资银行就在市场上找到了更好更多的人才。


    推广链接: 站长工具 小游戏 益智游戏


    上一页:《中国金融大未来》:中国金融大发展的极好机遇(1) 下一页:专家称中国等新兴大国赢得重大金融发展机遇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