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商圈信息
      商圈信息
  • 圈主:笛声悠扬
  • 粉丝:4 人
  • 人气:811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
  • 地址:嘉定区迎园路
《中国金融大未来》:中国金融大发展的极好机遇(1)
2010-11-04 22:20:46 251
  • 收藏
  • 管理

      巴曙松:中国金融大发展的极好机遇

      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似乎已经度过最为艰难的时期。不过,危机最为恶劣的时侯尽管已经过去,但对于危机的反思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实际上,危机愈演愈烈的时期,全球金融市场笼罩在一片恐慌的气氛之中;而金融市场往往总是健忘的,在恐慌时期过后,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幅上扬又重新使金融市场充满了乐观的气氛。这一点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体现得最为鲜明突出:在恐慌时期,中环最为喧闹的餐厅和商场门可罗雀;而在恐慌时期过去之后,站在中环,几乎看不到危机的痕迹。一位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专业人士告诉我,在恐慌时期,他所在的中环写字楼似乎一下子空了不少,十分冷清;而仅仅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写字楼里面又重新喧闹起来。

      危机最坏的时期过去当然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对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反思和追溯,很可能导致危机的隐患并不能完全消除。换句话说,危机往往暴露了现有的经济金融体系中的深层次和结构性的问题,而危机本身往往成为推动这些问题解决的重要的倒逼动力。现在危机的恐慌时期那么快过去,是否改变这种经济内在不平衡的动力会明显衰减?

      简单一点说,我们是否可能错过一个很好的利用危机来进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如同有的金融界同仁所说:We will miss a good crise.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立足于金融危机时期的一些思考与担忧,在危机的恐慌时期过去后,深入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进行反思,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金融界避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收录了金融危机一年多来,我亲历金融危机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思考,其中既有一些理论性的分析,也有一些对话式的讨论,尽管缺陷和不足在所难免,但是都大致可以说是一些立足于金融市场的思考。现在看起来许多判断开始成为共识,但是在危机之中,许多判断的得出,往往经历激烈的争论,例如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对于中国经济脱钩并强劲复苏的判断,当时就受到许多的挑战与质疑;对于城市化推进在扩大内需中的独特影响力,以及中国再杠杆化的空间等,也是在与金融界的讨论中逐步被认同的。这些在危机中的思考,应当成为下一步进行跟踪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起点,毕竟亲历危机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总结的经历。

      从总体上说,这次影响世界的金融危机有着深刻的根源,即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制作用下,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储蓄消费结构等方面的不平衡。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这种不平衡愈加严重,便会因美国资产市场价格破灭这一局部事件迅速扩散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应对危机和世界经济的新一轮复苏增长的过程,其实质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例如:

      1.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塑,在2009年4月初召开的G20峰会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际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要求;

      2.对金融监管方面的反思和改进;

      3.对现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责任编辑:佘振芳)

    >
    推广链接: 友情链接查询 策略游戏 17173小游戏


    全部评论(0)
        特别感谢:上海外经贸、上海企业家协会、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上海自贸区、上海对外贸易公司等单位和部门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主办单位:上海世贸网视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Tel:+86-021-59997393 E-mail:zhujp@wtosh.com 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
        3101140192 沪ICP备10034107号-3 Powered by Shanghai WTO Net X1.0 Code ©2003-2022
    •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