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商圈信息
      商圈信息
  • 圈主:zhujp
  • 粉丝:2 人
  • 人气:1686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021-59997393
  • 地址:上海嘉定区华亭镇澄浏公路与高石公路路口北侧
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2009-05-28 02:53:44 3680
  • 收藏
  • 管理
    内最低水平;上海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利率和1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比年初下降2.97个和1个百分点。12月份各地区金融机构大幅下调300万美元以内小额美元存款利率,其中1年期美元存款利率由3%下调至0.95%~1.25%。

      民间借贷利率先升后降。2008年上半年,在旺盛的借贷需求推动下,民间借贷利率逐步走高。下半年,受银行信贷规模逐步扩大导致民间借贷需求减少、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等因素的影响,民间借贷利率回落。浙江第四季度民间借贷利率为15.88%,季度环比下降1.57个百分点 ;辽宁全年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16.91%,利率最高点出现在第二季度,借贷期限以6个月~1年期(含)为主。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基本完成。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和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各分行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中国农业银行各分行按照股份制改造要求,相继完成资产评估、不良资产剥离等工作,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

      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按照商业化改革要求加快推进业务模式和经营机制转型,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分行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稳步开展新业务,为全面改革创造条件。

      邮政储蓄银行改革顺利进行。安徽、河南、宁夏等省市分支机构组建工作完成;已运营的邮储分支行不断扩大网点规模,在拓展传统邮政储蓄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试点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公司业务和中间业务。

      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河北、河南、江苏、贵州、宁夏、新疆等省市部分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积极推进跨区域经营,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南京银行(601009,股吧)、江苏银行、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包商银行、重庆银行加快跨省经营;武汉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汉口银行,并实现跨区域经营;东莞市商业银行改制为东莞银行,并实现省内跨市经营;甘肃、广西、青海、湖南、江西等省市均有城市商业银行更名,为跨区域拓展业务创造条件;河北、安徽、新疆、宁夏等省市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抗风险能力。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支持基本落实到位,全国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工作全面完成,专项票据兑付进度达到90%以上,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明显增强,对“三农”的服务力度显著加大。2008年末,各地区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为2.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5.8%,比2007年增长17.7%。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截至2008年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2家,农村合作银行163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1966家。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发展。2008年,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相继组建,金融支持“三农”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北京密云汇丰村镇银行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全资发起设立并获得监管部门开业批准;天津市蓟县村镇银行是全国投资最大的村镇银行;湖北公安县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业,成为全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江苏成立村镇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23家,实际到账资本金合计12.9亿元,贷款余额8.4亿元 。

      农村金融创新继续向前推进。2008年,各地金融机构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吉林省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有效推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积极显现 ;黑龙江省针对当地农业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突出问题,推出了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福建省大力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渔业船舶所有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信贷产品,并着力推动由市场主体自发组成的农村担保机制创新;河北省推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支农模式,并积极拓展了仓单质押贷款、棉包质押贷款、农合组织社员联保贷款等十几种产品 ;内蒙古自治区为满足农牧区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推出“信用协会+互助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农业保险+银行信贷”的“五位一体”的信贷运行新模式,促进了农牧民增产增收 ;新疆自治区推出“政府担保基金+企业管理+农户按揭”、“政府融资平台+龙头企业借款”等模式,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农户等多方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河南省推出适合三农特点的“一次核定、总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到期归还”的循环授信模式、“信贷+担保协会+风险补偿+保险”模式、“订单+信贷”模式,并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返乡创业贷款。

      专栏 2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明确要求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200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支持“三农”发展。200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农村金融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地区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和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等三方面进行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积极成效。

      一、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情况

      围绕信用建设进行贷款产品创新。中国农业银行分支行对信用村进行整体授信,村委会协助中国农业银行分支行进行贷款管理,将信贷服务与培养农户诚信意识结合起来。山东创立农户“数字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向纵深优化。吉林农村信用社以信用村镇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农村信用户评定,以小额信用贷款替代手续相对复杂的联保贷款。江西推出信用共同体贷款、农业大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等。

      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收效明显。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可用于贷款担保抵押的财产和权利范围,各地区金融机构坚持因地制宜,相继推出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地和水域滩涂使用权、草原承包经营权、应收账款、股权、仓单、订单、存单等作为贷款担保抵押物。其中,以林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作为担保抵押物的林权抵押贷款社会影响较大,福建、辽宁、江西、浙江的林权抵押贷款发展迅速。

      基于联合增信的联保贷款创新模式取得实效。这类创新形式主要依靠信用协会或信用合作社等共同体,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为协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其融资需求。湖北推出“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用模式,由当地粮油协会组织会员交纳联保基金,共同承担联保责任,形成风险共担的联合担保体;农村信用社则以贷款担保金为基数,按照1比4的放大比例对会员进行授信。内蒙古赤峰市地方政府还为信用协会拨付一定数额的风险补偿基金。

      引入保险机制的贷款模式不断创新。重庆、山西和安徽的金融机构在“银保合作”模式基础上引入多方共保机制,为种养大户提供信贷支持。具体做法是先由贷款银行、财政局、农业信用担保公司签订三方协议,由担保公司对贷款大户进行信用担保,担保费由贷款大户、财政、担保公司按比例分担,贷款银行适当予以优惠利率。其次由贷款银行、财政和


    上一页: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下一页: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