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需求减缓对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大,但其他因素也对出口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调查显示,2008年样本企业总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81%,同比增长16%,由于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生产要素成本过快上涨缩减了企业盈利额。同时,样本企业反映出口议价能力较弱也是影响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因素。有54%的样本企业认为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时议价能力较弱或基本没有议价能力,有30%的样本企业反映2008年出口收汇周期比2007年延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地区出口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产品升级成为出口企业的优先选择。50%的样本企业选择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30%的样本企业选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仅有4%的样本企业选择减少出口、增加国内销量。
2009年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出口企业应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金融机构要加强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支持,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政府部门要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各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支出向重点和民生领域倾斜
2008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中央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增加安排1.18万亿元中央投资,拉动4万亿元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2008年,各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趋缓。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19.1%、23.1%、25.7%和28.2%,除东北地区增速略有加快外,其他地区增速均有所回落。东部地区财政收入最多。本级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7个省市增速均超过30%,分别是甘肃、海南、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和重庆。
2008年各地区财政支出加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增速分别为21.9%、29.3%、41.0%和27.2%。西部地区增速较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见表17)。分省市看,本级财政支出前5位的省市除四川外均来自东部地区,其中四川以68.6%的增速列全国第一。
各地区财政支出进一步向“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方向倾斜,重点民生领域得到有效保障。山东“三农”支出增速提高1倍;青海教育支出增长39.3%;湖北和湖南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39.9%和35.7%;宁夏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7.6%;云南环保支出增长87.9%。地震灾区省市救灾应急和灾后重建补助支出大幅增加,其中,四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68.6%,陕西灾后重建补助支出是上年的143倍。
二、产出和供给
2008年,我国第一产业增速继续提高,第二、第三产业增速有所下降。东部、中部、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增速普遍加快,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增速与上年持平;各地区第二产业增速均较上年大幅下降;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增速有所提高,其他地区增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18)。
(一)各地区农业增加值增速加快,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农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5.5%、5.7%和7.8%,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6%、27.3%、26.9%和9.8%。东北地区在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的推动下,农业增加值增速领先全国其他地区,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前两位的省市是吉林、黑龙江。
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财政支农资金和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了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的有效供给。全年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20%。河南粮食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吉林粮食生产获得有史以来特大丰收;四川虽遭受特大地震灾害,粮食产量仍稳步增长。
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各地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速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天津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相当于过去10年建设规模。甘肃大力推广农业增产增效先进适用技术,全膜双垄沟播面积达到289万亩,马铃薯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2600多万亩。
农村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各地区大幅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比上年增长37.9%。重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年来首次超过城镇;陕西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比上年增长超过50%。北京200个基础设施整体推进村建设有序开展,完成70万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山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7%;湖南改造县乡公路及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4万公里,解决16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西藏建设农牧业和扶贫特色产业项目112个,完成安居工程5.8万户,新解决25万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建设11.2万户农牧民沼气池。
(二)各地区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速回落
2008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增加值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年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0%、18.4%、18.6%和16.5%,增幅均较上年明显回落;受出口需求下挫的影响,东部地区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下降5.5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受外部需求锐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存货大幅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趋缓,各地区销售利润率均有所下降。分省市看,新疆、黑龙江、青海、西藏、陕西五省销售利润率均超过12%,位于前五位,其中新疆在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电力等优势资源行业带动下,销售利润率最高,主要是由于上半年资源价格快速上涨(见图10);甘肃、辽宁、宁夏、海南四省销售利润率均不足3%,其中甘肃省销售利润率最低。
各地区充分发挥产业群的集聚拉动效应,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势产业集约化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广东新增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11个;珠三角汽车产业群快速壮大,轿车产量首次跃